下一次去緬甸,我就要來親自視察難民村的托兒所了。
這是一對非常年輕的夫妻,二十幾歲而已,也有了自己的小孩,看到了山上的孩子們需要教育跟照顧,義不容辭無償地默默付出,教了孩子們一年多,孩子們也逐漸有些進展。我跟彩莉說了我去緬甸的時間,請他們安排我跟難民村的傳道夫妻見面聊聊。
我還沒等到他們的估價就先轉了我自己存的錢過去(因為為不想動用孤兒院規劃中的任何預算),我想,也許他們不太擅長做這個吧!之前我去緬甸時,跟孤兒院相關人士開過會,我就發現他們不是那麼擅長規劃、設定目標、處理細節等等,需要有人帶著做事情,才比較能成功。
這對夫妻不會漢文跟英文,所以我必須帶著翻譯過來會合,像這樣願意無償奉獻、陪伴的人,在緬甸非常多,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沒有支持的情況下堅持很久,真的除了對神的虔誠信心,還有對人的熱愛,才可以讓他們在沒資源的時候還能做得下去。
我個人是非常希望等我從緬甸回來的時候,可以有一個比較具體的開會結論跟計劃、評估金額等等,這樣募款或朝目標努力,心裡會比較踏實的。
🍀以下是彩莉幫我整理出來的文字介紹🍀
余以諾28歲
撒羅米24歲
他們有兩個孩子,有一次他們來到腊戌,余傳道就和他們分享難民村的需要,那些難民孩子們,不用說有機會受教育,就連一天兩餐都不飽,當時他們夫婦聽了,非常感動,隨著他們就到難民村去看看並去了解當地的困難,他們到了難民村之後,看到剛逃難來到那裡的難民們,父母們每天早出晚歸,到處去幫人家打工,為了填飽肚子,所以都沒空去關心照顧孩子,那些難民孩子在沒有父母老師的指導下,慢慢的就開始變壞了,隨著就開始學抽煙用毒品,所以他們兩夫婦看到難民村孩子們的危機,就願意留在那裡,他們從托兒所開始教導孩子們緬文、傈僳文。
星期六、星期天也有教一些比較大的青少年,這樣的教學法,一年下來,看到當地的孩子們,態度、德行,在好的方面有很好的轉變,目前,他們開始的托兒所沒有教室,沒有桌椅板凳,就是用他們自己住的家來作教室,孩子們就是趴在地上寫字,他們沒有什麽生活費,偶爾村民們會給他們一些吃的米,教會會給以諾傳道一點點的奉獻,至於傳道的太太,就什麽生活費都沒有。
他們自己的生活比較困難,為了讓難民村的孩子們,有機會學習,所以真的很希望能有愛心人士,給與他們夫婦生活上的一些幫助,同時也能補助托兒所的一些需要,謝謝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